跳至主要内容

人生第一桶金之後如何邁向第二桶金

·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

第一桶金

用五年時間,沒有其他方法,慢慢存錢在27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;再用兩年時間透過換工作增加薪水,並調整消費模式減少支出,在29歲存到人生第二桶金;今年轉以投資股市為重心,經過六個月資產再增加六十萬,來到260萬。

對於年薪只有60、70萬的上班族,只要堅持,資產累積的速度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快。

決定理財的契機

人生第一桶金

出社會後開始有了記帳的習慣,工作的前五年,存下來的錢都是傻傻放在活存裡,每年領個幾百元利息,一直到27歲才開始思考理財這件事。

為什麼是27歲這一年?因為在那一年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就是100萬,剛畢業工作薪水是3萬初,扣除勞健保和勞退,加上在外租房又負擔家裡孝親費,第一桶金花了我整整五年。

一邊欣喜於自己達到人生小小里程碑的同時,一邊對於連房子頭期款都不足的自己感到可悲。

一百萬,說多不多,說少不少,但當時真的不知道有了100萬之後,可以做什麼。

正視金錢焦慮

物價年年漲,外食房租成本越來越高,但工作薪水每年調漲幅度小,薪資天花板又低,想到未來的生活,莫名就會有金錢焦慮。

金錢是無限的,擁有資產10萬後,就會想要提高到50萬,提高到50萬後就會想要擁有100萬,擁有100萬的時候就會一直思考什麼時候才會有200萬。

到底要多少錢才夠生活?要準備多少資產才能轉換心情把工作當作是做身體健康的?或者是換一個輕鬆或是有興趣的行業?

正視金錢焦慮,渴望尋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,讓我開始嘗試理財。

開始理財的第一步

理財第一步

從活存到定存

一開始要使用自己傻傻存下的一百萬,真的非常小心翼翼又擔心受怕,覺得錢還是放在銀行裡生利息最沒有風險,所以,我的理財第一步真的超級簡單,就是把存款從活存放到定存。

定期存款就是把錢存在銀行,然後一段時間內都不能動用,時間到了才能取回本金,通常是設定一年,時間到再一次領取利息。

定存分期設定

定存最大的缺點,就是金錢流動彈性小,如果臨時要用錢而將定存解約,會影響利息,因此將一筆資金拆成12份,臨時用錢時就能將損失降到最小。

舉例來說,有一筆12萬設定定存一年,在一月時存入,會在隔年一月領到本金和利息,但如果12月臨時需要用到這筆錢,解約後利率會降低且利息打折。

如果把12萬拆成12份,每個月都設定1萬元定存一年,雖然比較麻煩,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定存到期要再設定,但如果12月臨時需要用到錢,可以解除11月剛定存的錢,而不會影響其他月份的定存,如果嫌麻煩可以分四期設定或本息自動續存,就不用頻繁花時間設定。

利息大幅增加

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動作,把活存放到定存,利息就從每年幾百元變成幾千元。

從定存到高利活存

定存最麻煩的就是金錢流動彈性小,如果臨時需要用錢,會折損利率和利息,後來在定存與高利活存之間取捨,考量利率差不多,但需要更多用錢的彈性,目前已經將所有現金放在高利活存帳戶中。

理財想法的轉變

想法轉變

緊急預備金要存多少

網路上看到的建議大部分是推薦緊急預備金為六個月薪資總額,但我隨時可動用的高利活存帳戶是放到50萬元(有新台幣也有外幣),這個金額是這兩年買股票反覆測試後,發現可以讓自己安心吃好睡好,不擔心股票漲跌,不擔心沒有工作會斷炊的現金水位。

除了緊急備用金以外的錢,全部都在股市中。

用換工作讓薪水收入增加

投資雖然能夠讓資產增加,但本金才是最大的影響,以本金10萬為例,報酬率100%,可以獲利10萬;如果提高本金到100萬,報酬率只要10%,就可以獲利10萬。

與其追求高風險高報酬,不如增加本業薪水,讓可投入的本金變多,基於這樣的信念,為了賺更多錢,2020年換了一份薪水更高也更累的工作,換之前年薪大約是60萬左右,新工作年薪大約70萬。

刻意維持同樣的生活水準

在2020年股市狂漲時,小賺了一點,但同時也經由記帳發現,那一年總支出也比其他年度高上不少,收入增加的同時,常常會想要多享受生活,而花費更多的金錢吃昂貴的餐廳、衣服包色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買。

因此在2021年調整了對金錢的態度,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?

衣服包色,同樣樣式五種顏色各買一件,搬家時發現其中有四件連標籤都沒剪,這樣的消費方式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?

花更少的錢,卻還是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。

在買東西前,花時間思考物品對自己的意義,不是為了花錢而買東西,而是為了帶給自己真正的快樂,相較包色五件只穿過其中一件,現在更喜歡只買一件卻穿過好幾次。

近年的總支出都在40萬左右,盡量維持差不多的消費水平,錢花得更少,也依然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。

踏入股市開啟新世界

踏入股市

買股新手運爆棚

27歲那一年是2020年,存到第一桶金後,除了將緊急備用金放到高利活存帳戶外,也嘗試購買股票。

最一開始是追求穩定配息,買了大量金融股和0056,很幸運地,2020年是股市狂漲的一年,也在那一年換了工作,因為業務越來越忙,下班後完成沒有時間看股票相關資訊,於是研究了一番後,趁著股市行情正好,將原本要當成存股的個股,都一一獲利了結,轉往指數化投資。

指數化投資加上信貸加碼

因為相信大盤持續向上,加上2020年買股小賺,所以在2021年All In(資金一次投入),美股VT買在107元,台股006208買在78元,現在回頭來看,真的是買在高點。

然後2022年一路下滑,回不去當初買的價格。

中間未實現損益到負60萬時,決定暫時不關注股市,一是因為工作忙,二是怕自己看到帳面越負越多時會忍不住賣股,所以即使負60萬,依然吃好睡好,工作認真。

把資金一次All In後,就是每月薪水定期定額,每月VT投900美元,006208投1萬元台幣,上個月因為未實現損益已經不到負10萬,加上換了一份薪水沒有那麼高的工作,就調降比例為每月VT投600美元,006208投1萬元台幣。

開源節流累積第二桶金

我用五年時間在27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,再用兩年時間透過薪水增加和支出減少在29歲存到人生第二桶金,今年轉以投資股市為重心,經過六個月資產再增加六十萬來到260萬。

對於年薪只有60、70萬的上班族,人生第一桶金最難,但只要堅持,資產累積的速度只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快。